高端人工翻译:特朗普和奥巴马的推特哪个更高端?

提起高端人工翻译,每个人的理解不同,涉及到不同的翻译领域,也多少有差异。就拿法律翻译来说,那当然是懂中英文法律专业用语的法律专家,可以称为是最高端的法律人工翻译了。

但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,法律等翻译领域涉及到太多约定俗成的说法,机械性比较强,以后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,会比较快被机器翻译取代

而创意翻译,即创译,是不太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,人工智能最多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。

比如来了一段原文,先用机器检索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文档以前被翻译过,如果有的话,在进行创译的时候,要避免出现雷同;或者别人的翻译,也可以拿来作为一种参考,这种参考不是抄袭,只是一种灵感的启发。但最终的翻译结果一定是由人脑决定的。

上面提到的这些可能就是未来高端人工翻译的部分景象。下面结合最近的两个热点来具体谈谈。

前两天特朗普和奥巴马分别发了一段推特,纪念一位去世不久的名叫Billy Graham的牧师,引发网友的一片嘲讽,说特朗普是英语四级水平,而奥巴马是专业英语八级或者托福高分的水平。

网友恶搞图片,真的如图中所说?

我怀疑这只是一个非英语八级网友的意淫,或者他达到了英语八级的水平,但不太懂高端人工翻译在实践中是什么样的。

作为一名英语八级生(我本人不以此为荣,但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),以及一名曾经给波音、维密等高端品牌翻译过广告语的译者,我更喜欢特朗普的推特,而且对于至少是营销领域的高端人工翻译实践来说,特朗普显然技高一筹。他战胜和奥巴马一脉相承的希拉里,当选美国总统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点。

不可否认,奥巴马的推特文字更加绅士,句型更加复杂,用词更加文雅,但遗憾的是,这并非高端人工翻译的代表。因为这样的文案对读者不友好,也不够直接有力。

你见过广告文案中出现长句吗?或许有,但很少。相反,短句更易读,更能让人接受,也更有煽动性。

写到这里,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报道,说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世宗在台湾大学文学院讲论会中演讲,从台湾社会滥用成语的现象能看出中国文化的沉沦:从明、清一直到现代,人们开始对成语随意解释,甚至将错就错的行为,改变了原本中国成语优美而富有理性的特色,甚至让许多原本具有超越性意涵的成语,也都转变成差劣的物质性意义,这就是滥用,这就导致沉沦。

对此我深有同感,我在校对营销类翻译文案时,几乎每次都能看到成语的滥用,甚至有生造成语的现象。

我并不是说用成语不好,但如果一句话里有两个以上成语,一篇文章里有10个以上成语,我就不得不怀疑这些成语的必要性和恰当性了。

具体来说,翻译中使用的很多成语呈现两种乱象,一是老掉牙、烂大街,二是使用不恰当。比如提到美食,那就一定要用“垂涎三尺”,提到服务,那就一定要“尽情享受”(这个虽然不算是成语,但比成语还够人);商店多的地方一定是“鳞次节比”,也不管人家房子的间距是不是真的达到那样的程度。

看到这样的成语,我第一个反应是想逃。已经有了审美疲劳,没法欣赏这样的文案。我想很多读者也一样。

如果一个营销文案让人有了这样的抵触和逃避心理,有了距离感,不管它看起来多么高端,也是失败的,这就好比奥巴马的推特文案一样。

如果一名译者能不用或者尽量少用这类成语,并且同样地或者更好地表达出原文中的含义,那才是最好的翻译,也才是真正的高端人工翻译所应有的样子。